详细内容

内循环是推进我国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

在海南践行内循环促进大交易论坛的讲话


    任玉岭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双循环论坛,根据会议要求,我就搞好国内大循环发展谈三个观点。

一、双循环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变化了国内形势下提出的。

交流互鉴是促进创新和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开放,促交流与互鉴。我们国家正是改革开放的大突破,才赢得了40年的大发展。事实上,改革开放后,我们实行的沿海开放战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开放政策,就是典型的外循环发展。

在开放促进发展方面我曾有深刻感受。1983年和1984年,我走访了16个国家大约有60个城市。给我感觉最突出的印象,是纽约、巴黎、东京和伦敦四大城市的高度的繁荣同高度的人文交汇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四个城市,都聚集了各个人种和操各种语言的世界各国的人群。多种文化、多种风俗、多种习惯、多种认知同时在这里聚集。

“践行内循环·促进大交易”论坛在海南海口举行

由此,我得出一种看法,即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乃至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通过开放推进人文交汇,把五湖四海的人聚到你这个国家,你这个城市、你这个企业来。人流是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也是风俗、习惯、文化流行的载体,因不同地方的人流的进入,必然会促进不同技术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创新出更多的新思维,新事物和新技术。

基于此,在我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北海做副市长时,便把这种理念作为推进北海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刚一到任不久,北海日报就登出了我的观点,即:大力引进三种人的观点,戴眼镜的(知识分子)、说普通话的(外地人)、讲外国语的(华侨和外国人)。我负责招商引资,当我发现中国的31个省市,尚缺河南和新疆两地还没人到北海投资时,我就给河南常务副省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打电话,结果31个省市一地不拉的都有人走进了北海,使原来相对封闭的北海骤然热闹起来,大大加速了北海的发展进程。

我们国家1978年之后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包括设立四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当时都对外来投资实行了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并可以提供70年出租的廉价的土地及十分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大大激励了港澳台和外国企业家走向中国投资中国的积极性,也正是这样的外循环发展,拓展了经济发展的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互联网走进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的外循环发展,从而创造了经济总量从3600多亿发展到100万亿,实现了约250倍的增长。

那么,为什么今天,要提出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这是因为国际复杂形势的出现和国内基本概况同过去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新冠病毒的流行,经济上逆全球化抬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发展速度放缓,国际外贸和国外投资出现下降趋势,(1998—2008年的十年中,全球出口额平均增长10.4%,而2009—2020年,仅增长1.5%,2020年又下降了7.5%。1997年至2007年全球外商投资增长20.1%,2008—2020年均增长-3.8%,2020年又下降42.3%)。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三低两高,即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及政府的高债务和分配的高失衡。还有一点就是经济的“东升西降”引起了西方的抵制、竞争和斗争,就中美关系而言,我们的经济总量赶上了美国70%,由此增强了美国对中国的斗争和对中国贸易的遏制,原先的合作发展在明显减弱。

任玉岭在“践行内循环·促进大交易”论坛上讲话

就国内形势而言,经过四十年以外循环为重点的发展,我们经济总量达到102万亿,人均GDP已过1万美元大关,GDP占世界总量由1978年的1.7%,提高到17%。交通物流高度发展,一产降到7%,二产占到37.8%,三产上升到54.5%。我们社会矛盾转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而且最大的不充分不平衡在广大农村,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再加上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重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繁重等,导致了增长率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不得不使我们在继续推进外循环的同时,重视国内的发展、重视国内为主体的循环。

正是这样的原因,去年的中央五中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观大势、谋全局,面对复杂和多变了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提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国际循环相结合的发展新战略。

二、内循环是推进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因为在外循环方面,已经走过一段很长的道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实际上突出的是内循环为主体,重点是把内循环作为双循环的着力点。

之所以要以内循环为主体,把内循环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一是因为存在着这方面的必要性,二是为了用好当今搞内循环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作为必要性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拓展国内的大市场,助推我国经济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为更好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共富目标的逐步实现。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逆全球化抬头、总体外贸萎缩、国外投资下降情况下,要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继续追赶美国,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必须把国内市场做大,中国有14亿人,人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要素。现在世界第一大市场是美国,实际上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4。如果使中国人均需求达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的市场就会超过美国的一倍,这样就一定能使中国经济及再翻一番。

“践行内循环·促进大交易”论坛现场

作为内循环必要性的第二方面是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大国内市场,更好启动内需,既要做大经济总量,把蛋糕做大,又必须切好蛋糕,搞好财富的分配。中国现在市场不够大的根本原因,一是蛋糕还不够大,中国人均收入仍排在全世界70位左右外,再就是分配方面的严重不均所造成。

中国人的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尚有6亿人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其中2亿人在500元以下。人均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仅有7500万人,从银行存款看,有10%的家庭占据着中国存款75%,还有35%的家庭占据存款25%,55%的家庭在银行没有存款。相反,中国500强企业家,因拥有资本,去年1年的财富就增长70%,相当于苏州、北京、重庆、成都、武汉等十个城市总人口的财富增长。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和收入既严重制约了中国内需和市场的增大,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带动市场发展,推动民族复兴的基本保证,所以也是内循环发展的着力点。

作为内循环的环境和条件,经过70年的建设和40年的改革开放,在推进国内经济发展方面,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创造了国内循环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只要重视和用好这些环境和条件,就一定有信心搞好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大发展。

一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大。迄今,我们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市场,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贸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是日本的3倍、美国的1.5倍,是美日德三国的总和。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此的经济总量,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竞争力,而且增强了抵抗风险、战胜风险的强大能力。

二是,我们的企业和市场主体多。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的细胞和单元,也是支撑内循环发展的主体和栋梁。中国除了有着强大的国有企业外,有民营企业4000万家,外资企业100万家。市场主体1.44亿户。世界500强企业143家。如此多的企业都有着奋发向上的精神,特别是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领导力量和勤劳自强,及其广大员工的工匠精神艰苦奋斗,是我国内循环的重要基础。

“践行内循环·促进大交易”论坛现场

三是,中国产业链十分齐全。中国制造业门类之多,产业之全,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底气。联合国公布的产业中,共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我国一个都不少,世界500种产品类型,中国有400种位居世界前列,100%的产业产量位居前5名。世界上60%水泥,50%钢铁,60%玻璃,都产在中国,我国生产有90%的电脑,88%的手机,86%微波炉,78%空调机,62%彩电,72%光伏电池。我们是17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

四是,中国的交通。要想富,先修路。中国政府坚持这个理念,70年来修了520万公里公路,高速公路16.1万公里,铁路14.6万公里,高铁3.8万公里,实现了八横八纵,内河航运开通12.7万公里,港口泊位达30803个,机场241家,公路隧道开通2.1万多条,公路桥梁91.28万座。交通条件推动了物流发展,2021年上半年物流总量150.9万亿元,快递覆盖了广大城乡,中欧班列年超万列以上。

五是,人才与科技实力增强。现在有学校52万所,大学毕业生每年达1000万以上,硕士、博士接近百万,海归每年接近40万回国。我们的科技人才,研发人才均居世界第一,科技投入占到GDP2.2%,位居世界第二。这是搞好内循环发展的重要条件。

六是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又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没有出现文化断代和国土分裂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丰富多彩、诸子百家,红色文化留下了十分优秀的理念和精神支撑。儒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不仅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发展,而且一定会对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推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中,我们一定能够搞好内循环同外循环的更好结合,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推动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发展,需处理好五个关系,做好几个方面的创新。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的一年的国内发展一定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新的一年是新百年的开局之年。为了沉着应对百年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好新的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六保,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并做好科技创新。

任玉岭在海口考察

五种关系是:一是正确把握共富目标与实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初心,要坚定不移的进行推进。但一定要看到共富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打攻坚战,速决战。共同富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通过发展把蛋糕做大,同时要完善分配机制,把蛋糕切好。

二是正确把握资本特性及其成长规律。不是不要资本,我们需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和民营经济更好发展。但一定要抑制资本的消极作用,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设置资本增长的红绿灯。

三是把握好初级产品的供给和保障。

很多初级产品不仅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也是工业发展的基本素材和原料。我们要加快推进油气的国内开采,要关注粮食、大豆等的生产,要强化种业创新,保证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同时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四是把握好风险的防范化解,做到警钟长鸣。

要有效的对待国际斗争风险、金融风险和新冠病毒的流行。要增强忧患意识,压实金融监管。对新冠病毒要加强防范,既要严防传播扩散,又要做到合理管控,维系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

五是把握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稳步推进。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又不能搞双碳冲锋和进行运动式减碳。要先立后破,还要从以煤为主的国情出发,对开采和使用做好双控,用好约束与激励机制。

为了搞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还要下工夫搞好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的经验证明,要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搞好管理、科技、业态、模式等的创新。在当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定要把数字经济视为增长的抓手,发展的焦点,竞争的核心,牢牢地把握好,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内循环的新动能。二是要重视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要把创新和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并促进企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三是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既要防止农业被资本绑架,又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用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武装农业、发展农村。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最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就一定能团结14亿人民做到无往而不胜。中国一定能在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