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收藏家邱季端:让艺术馆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教育事业执行局”

图片


他,被大家尊称为儒商,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
他,拥有犀利的眼光,用市场磨练的敏锐洞察力,研判着文物的年代、特质,不容许丝毫马虎。
他,拥有崇高的责任感,在物欲滚滚的商场中,表现出人本与大义,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对社会发展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
他用40多年的坚守阐述着对古玩艺术的初心和热衷,用40多年市场摸爬滚打练就的直觉和审美直击文物本质;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企业家,也是著名的慈善家、收藏家。他就是香港华星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喜盈门家具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寒江雪艺术馆董事长邱季端先生。
最近,《海峡商业》杂志有幸为先生作了一次专访,记者利用这次难得机遇,认真倾听这位有着传奇人生阅历的和蔼老人娓娓道来他那质朴本真的收藏哲学,分享他的大道至简的人生智慧。做事的内核,要回归到做人,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他创办的寒江雪艺术馆,看看这位老人终究要向这个纷纭的世界启示什么。


图片



结缘收藏 因痴迷而深陷其中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大部分老百姓家庭并不富裕,所以对古代的艺术品比较陌生,我国的收藏事业处于一种比较低沉的状态,收藏市场也相对狭窄。那时,邱先生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青年时期的他,就对古代的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常常去图书馆查阅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只要一有空,他就往北京的各个画廊里跑,去欣赏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的画作。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是“望洋兴叹”。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邱先生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功后,便慢慢地投入到收藏事业当中。起先是以在琉璃厂购买字画为主,收藏了许多近现代的画家的作品。后来,邱先生对古陶瓷发生了兴趣,以至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迷恋程度。为了鉴赏古陶瓷,他请教了许多专家、行家,也购买了很多书籍学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收购古董。在收购古董期间,邱先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时农村里的名人后代家族里,保存着大量的先人遗物。那时候,他还跑过30多个中国古代名窑的窑址,对不同窑址出土的瓷片进行研究,并专程参观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进行对照比较,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古陶瓷鉴赏经验。
此外,邱先生还对云南的普洱茶情有独钟。1949年解放后整个云南的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普洱茶也随之没落,很多茶叶散落在民间,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邱先生在很偶然的机会收藏到了汪裕泰先生茶庄的茶砖。出生于福建的邱季端先生自小便浸染在茶文化中,也深知普洱茶的历史,搞收藏的邱先生收一个东西就愿意收全类,自此也就开始了他一生普洱茶的收藏之路。在寒江雪艺术馆内,记者看到所展示的普洱茶大多数为解放前国内各大知名茶庄的陈年普洱茶。
从字画开始,邱先生的收藏慢慢地接触到各个领域,包括陶瓷、青铜、佛像、明清时期的家具、茶叶,还有上古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仪器等。如今,寒江雪艺术馆的每一件或平凡或宝贵的物品都带着一段邱老如何与它们相遇的故事,它们自带着一段历史向人们走来,是有灵魂的物品。


图片



文物保护 爱国赤子之心

作为国内著名的收藏家、企业家、慈善大家,邱季端先生致力于推动民间文物收藏。几十年来,邱先生对藏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超乎常人,其间有奇闻趣事,有惊心动魄,数几十年艰辛而繁琐的搜集背后,是他对藏品的真心热爱,收藏这件事更是他对于自己心中的那座圣殿的致敬。对于邱先生而言,这些藏品有时像年迈的长者,诉说千百年来的沧桑,有时却像无助的孩童,亟待他去庇护。
尤其,当他得知中国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国外,又被外国人转手高价卖回国内,造成了国家文物的流失和损毁时,邱季端先生如坐针毡、如鲠在喉,自己能做的,就是继续马不停蹄地寻找和收购,将目标放在中国文物的抢救性收藏上。
“文物收集、文物保护,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不仅是财务的问题,而是本身要对我们国家的文物有着相当的认识和敬畏。虽然我的个人能力有限,但是愿意把后半生的精力都放在保护这些文物上。”邱季端先生说,那时候自己放弃了比较容易赚钱的地产行业而投身到文物收藏的事业上来,对于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义无反顾。因为在他眼中,“咱们老祖宗的东西更珍贵,更值得去收藏。”
以物证史,让文物说话。邱季端先生凭着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文物收集和保护方面。“我认为我必须要勇敢的担负起这个责任,虽说一些文物目前是我私人的,但是长远来讲,这些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希望给它们一个比较好的归属。”邱先生道出了自己创办寒江雪艺术馆的初衷。
如今,邱先生已收藏文物四十余年,收藏就是一个积德行善过程,邱季端先生一直都是把收藏当作一项慈善事业来做。为了让年轻一代的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从2016年,邱季端先生表示要将自己珍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时起,邱季端已向含高校和社会力量办博物馆捐赠了近8000件古陶瓷等艺术珍品,也正是因为这些暴露家底的义捐,一直低调的邱季端,在收藏界的名头才算叫响。
2017年1月9日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办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一周年”大会上,他也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行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十大收藏家”称号。


图片



历史知识 是辨别古董收藏的基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载体是物质,遗传至今的古物,都是历史的见证。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历史古物,一定是文化和文明的集合体,文化是收藏品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应当源于对历史的一种真诚敬畏,对文化的一种深刻认知。
迄今,邱季端先生所收藏的陶瓷、古钱币、翡翠,书画,青铜器,家具,玉器、佛像等有上百万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全国收藏界屈指可数。在寒江雪艺术馆内,记者看到了各种材质的古代佛像,有金铜、铁、木、石、三彩琉璃等,它们造型不同,材料各异。仅仅佛像这一品类就有两万多尊,邱季端先生说,自己收藏佛像主要不是用来供奉的,而是深受其祖母的影响。“祖母一生吃素,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行善积德,回报社会。后来,我也将自己收藏的一些佛像捐赠给了各大寺庙。”邱先生说。现在我们在普陀山、太姥山、九华山等名山的寺庙中都可以看到不少佛像是邱季端先生捐赠的。
四十多年来的收藏,让邱季端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邱季端先生看来,收藏古旧物品的时候,都是在收藏历史文化。一个收藏者除了要有浓厚的兴趣外,还应该具有个人的分析判断能力。“任何事情都要做分析,你才能得出真相。”邱季端先生说,要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就离不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为古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涵盖着传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质。
“中国流散在民间的古董很多,从来没见过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古董太多了。有的博物馆没有,资料中都没有记载。”邱季端先生就佛像这一品类进行分析,“不同时期的佛像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在收藏界,明代永宣风格宫廷造像,是明清佛教艺术的经典风格,其瑰丽华美的造型,深受后世推崇。在介绍历史文化知识重要性的同时,邱季端先生还指出了一些辨别古董的小窍门。
他介绍说,“永乐皇帝在位时,对藏区采取开明怀柔的宗教政策,据《西天佛子源流录》载 :“永乐乙酉 (1405) ,因‘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西天佛子大国师’智光上师推荐法尊班丹坚错于朝,太宗文皇帝遣使驰驿诏至殿廷赐坐。与语大悦,赏赉恩宠特加。于是奉命按经依法,教令各工制造坛场诸法仪像、铃杵供器,即奏遣使西域,……”
邱季端先生指出,由于古代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因此,不少人认为,明代永宣时期的佛像底座落款从左到右都是赝品,这其实是对历史知识、文物知识的认知缺陷,导致的判断错误。“当时朝廷借由赐与精美昂贵的佛像法器,拢络藏区的宗教领袖与寺庙高僧,所以不少永宣宫廷造像的台座上是从左至右阴刻着“大明永乐年施”的楷书款识,这一点是符合藏文从左到右阅读习惯的。”邱季端先生说。


图片



科学技术 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保障

目前收藏市场上,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个人爱好而做专项收藏,而有一部分人是出于投资考虑,也有不少人希望将古董作为一种资产包,等待着将来升值。
当提到古董文物收藏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邱季端先生说,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藏品的“三确”,即“确真”、“确值”、“确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确真”。在邱季端先生看来,中国文物的出路要解决,就要解决“确真”问题。除了靠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器物每个时期有怎么样的工艺、纹饰、特点外,最重要的是要靠科学仪器来给文物断代,而科学技术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保障。
“我们中华民族真正文明的开始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到夏商周三代却有世无年。大禹治水发生在哪一年?武王伐纣是在哪一年?尽管耳熟能详,却没人知道它们具体发生的时间。历史课本上也没有,所以我们的历史在夏商时期出现了断代。”邱季端先生介绍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遥感勘探技术、分析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考古学中。
“目前,大部分专家和学者最常见的测定年代的方法是使用碳十四测年,针对骨头、木炭、炭化植物种子遗骸等等有机物进行断代,但这一方法对如玉器、石头、青铜器等无机物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需要更高要求的探测器来检测它。”邱季端先生说。
在他看来,我们中国的文明,有更悠久的历史,有更璀璨的文明,比如说三星堆、红山、良渚,这三地大量发掘出来的玉器、陶器、青铜器,把我们中国的历史远远地推进到五千年前,甚至七八千年前。
据邱季端先生介绍,目前寒江雪艺术馆拥有不少文物鉴定设备,其中量子文物鉴定仪能准确无误地鉴定到某一个年代。“这部量子仪器,将来可以帮助我们颠覆很多历史史观。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为我们中国的文物保护做一点事情。”邱季端先生说,利用科学技术对古代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和纺织品等人工制品的分析,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演变,而且成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群流动和技术交流等的重要手段。
“这段历史,要让世界的学者、国内的学者共同来研究。这些是我们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个历史文物的见证。”邱季端先生指出,随着文化遗产价值保护和传承的科学理念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多学科融合下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挑战,我国的文物保护还有大量基础理论和技术难题亟待攻克。



图片



守护文物 展示中国文化辉煌脉络


在几十载的收藏过程中,邱季端先生感佩中华历史的悠久和璀璨,决心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于是,寒江雪艺术馆诞生了。邱先生以一己之力搜寻着心中的国宝,并竭力分享给世人,而在这过程中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文物是文明的见证,保护好文物,就是守住了一段历史。漳州寒江雪艺术馆于2013年创办,主营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品投资,用于古代艺术品的保护性收藏。场馆总投资3.3亿元,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现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艺术馆。自创办以来,并成功举办并资助如“一带一路”古陶瓷珍品展等数十个大型收藏展览。
走进寒江雪艺术馆展厅,在寒江雪艺术馆金夜明馆长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三地文明展厅、明清宫廷家具展厅、青铜展厅、佛造像展厅等,收藏物品品类繁多,更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收购不易,收藏更难。”多年来邱季端先生在古董器物的运输、修复、保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的寒江雪艺术馆内还有专业人士整理、修复、展陈,对此,邱先生不敢有丝毫怠慢。
社会文物就是民间文物,集民间文物于一家,虽历经岁月,却能托起中华民族的自信。虽不能说话,却用质感在诉说着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在古代艺术品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当三星堆遗址、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这些几千年前的历史遗珍驻足停留在寒江雪艺术馆的时候,当我们和它们进行跨时空的对话的时候,当我们遥想它们曾经经历过的桑海沧田、世事变迁时,我们不由得感叹,正是有了像邱季端先生一样的守护者,我们才能在几千年后和它们相见。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正是由它们,一点一滴地讲述给我们后人。
如今已有82岁高龄的邱老先生,却为了热爱始终奔赴在一线忙碌着,始终充满劲头,他是民藏界的一杆旗帜。在邱季端先生心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就好像一宗一脉的家族传承,他也希望寒江雪艺术馆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当提到要把寒江雪艺术馆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场馆时,邱先生信心满满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建这个展览馆目的很清楚,并不是卖东西,而是展示我们中国文化的辉煌的脉络。我希望把它作为一个中国文化文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馆、中国文化历史的研究馆,作为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文化自信的教育基地。”
从收藏到保护,邱季端先生倾注半生心血。邱季端先生坦言,在从事文物保护收藏事业的过程中付出很多,也被打击多次,曾几度销蚀,却从未想要放弃。纵观邱季端先生丰富多元的人生履历,尽管他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作为文物的真正守护人,他的匠心,他的热忱,他的投入,以及他的身份也终将感染着更多人。因为文化与艺术不仅有感染力,也更有其生命力,可以凿穿时间,历久弥新。


          文/本刊记者 昌利君 图/吴晓平等




人物简介


邱季端,1942年生,福建石狮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华海外联谊会顾问、香港华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十大收藏家之一。
曾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荣誉勋章、厦门市荣誉市民、北师大杰出校友、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世界杰出华人奖”、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中华慈善人物”、世界闽商大会“华侨捐款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美国RMU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并被福建省政府在其故居石狮市厝上村树碑褒奖。
邱先生从事海绵家具制造业、针织业、房地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不但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热心奉献社会,尤其对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奉献更是不遗余力,累计捐资1.5亿元人民币,被评为“中华杰出慈善人物”,进入胡润中国慈善百强,仅对北师大就捐献3000万元,北师大为感谢他的资助特把体育馆命名为“邱季端体育馆”。邱先生坚持中国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物证,提出“民代国储”的口号,投身并引领民间文物抢救性收藏。投资创办了占地50亩的,拥有百万件馆藏的寒江雪艺术馆,其上古文明研究和文物科技检测项目,为国内民藏翘楚。